持证上路
新加坡规定,汽车数量的增长速度必须与道路容纳能力相适应,即使在很特殊的情况下,也不得超过2%至3%。为此,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制约汽车的发展,尤其对于私家车,更是严格地加以限制。在新加坡,不论是购买汽车还是使用汽车,成本都很高。
为了对车辆实行定额分配,把车辆增加的数目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上,新加坡推出特有的“拥车证”制度。根据这项制度,想要购买新车的人(公共汽车、校车、特种车辆不受此限制)必须首先向政府提出申请,投标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“拥车证”,才能到车行买车,然后注册车辆。如果“有车无证”,是绝对不可以上路的。10年期满之后,驾车者无论是继续用车还是另购新车,都必须支付另一笔费用。
“拥车证”的价格依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浮动,其配额则在综合考虑上一年汽车总数、每年固定增加额度、报废汽车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计算,同时也会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进一步的调整。
每个月,交管部门会发出一定比例(平均不超过3%)的“拥车证”,在社会上公开标售。因为数量有限,而想买车的人又多,所以标价一直在上涨。如今,1张“拥车证”至少需要5万新元(约合人民币25万元左右),有的车型甚至高达10万新元(约合人民币50万元左右)。
电子收费
在新加坡,对于驾车者来说,除了汽油费、停车费、维修保养费、保险费、道路税、车检费等必不可少的支出之外,还有一个特有的电子道路收费。
为了解决繁忙路段拥堵问题,新加坡在全球率先采用了电子道路收费系统(ERP),鼓励大家减少在繁忙道路高峰时段驾车。政府在所有通往市中心的主要道路上都设置了电子收费闸门,并在每辆机动车上安装了收费读卡器。
电子收费闸门在高峰时段定时开启,汽车如在这时经过,闸门上的传感器就会感应,“过路费”自动从汽车的读卡器里扣除。
根据车型不同,过路费用在0.5新元至3.5新元(约合人民币2.5元至17.9元左右)之间不等。如果读卡器里的现金不足,或者汽车经过闸门时没把储值卡插放好,车辆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,政府罚单随后寄往车主手中。对于从马来西亚等国入境的车辆,每次入境需缴纳20新元(约合人民币102元左右),汽车过电子闸门时则无需另外交费。
电子闸门收费价格根据道路拥挤状况变化浮动,每3个月调整一次。另外,每年6月和12月学校放假期间,收费价格也会调低。
道路电子收费系统对于调节不同时段的车流量起到很显著的作用,人们可以选择绕道而行,或是在非高峰时段驾车,这有效减少了道路拥堵现象的发生。有数据显示,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使市中心车流量减少了13%,高峰时段平均车速提高了20%。
科学治路
除了“拥车证”和电子道路收费等管制措施,新加坡的道路和城市规划也处处尽显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。
在新加坡的城市道路上,单行线比较多,虽然造成了司机驾车绕路的现象,但却减少了交通灯变化的复杂性,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快车流车速的作用。
此外,新加坡公交车站的设计也颇有讲究,公交车进站后会停在马路向外凸出一块的位置,这样不会造成占道,后面的车辆也可以顺利通行。
同时,为缓解交通压力,新加坡政府在小区和住房设计时就考虑了交通因素,尽量把生活社区设计在离工作地点最近的地方,尽量使全新加坡人从家里到办公地点,交通最长时间不超过1小时。减少行人和车辆在路上的时间,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最有效方式之一。
由于地少人稠,新加坡的交通管理未来也面临不小压力。政府预计,到2020年,民众对陆路交通系统的使用需求会比现在提高60%,因此政府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,希望届时每天早高峰时有70%的民众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,最终实现一个能满足人们不同出行需求、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。
在新加坡,地铁的设计别有特色。早在1965年规划时,就将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放在首位,因此布局非常超前,并留有充分的余地,乘客不出车站便能中转到全国的各个角落。几十年过去了,地铁的规划没有变,而现在要做的就是“填空”,把一个个“方块”逐步地“画”出来。在地铁车站的周围,都留着比较空阔的地方,即使是最宝贵的地段也不卖。
来源:中国城乡金融报